上理要闻

【新闻特写】“红外光”让创新的种子竞相萌发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侧记(二)

2024-10-2510编辑:董真摄影:

“我想我是‘红外光’,虽然看不见,但能温暖年轻人,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最佳的资源和环境。”当被问及用哪一种光形容自己时,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娓娓道来。

就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光电学院共有4支队伍突出重围,获得2项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这些团队的核心学生成员均来自于庄松林院士引领的“院士创新班”。在庄松林院士“红外光”的影响下,一批批光电学子的“创新种子”竞相萌发,将所学、所思、所获转化为过硬本领,成长为致力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前沿、造福民生福祉的“参天大树”。


庄松林院士在第四届“创新班”开班仪式上讲话

庄松林院士与第三届创新班成员合影


渗透效应:创新能力聚力“练”

“往回看只是平常的一天,却开启了我大学生涯里最刺激有趣的‘大冒险’。”作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目“微立方”的负责人,光电学院学生王正杰在本科二年级通过面试进入“院士创新班”。“通过课程学习、企业赋能、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详细内容,‘创新’二字早已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层层渗透进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在筹备比赛过程中,我们的项目至少经历过各领域100位专家的点评,每一次打磨都是对我们能力的淬火锻造。”

如王正杰所言,这些年有源源不断的新同学像他一样开启科创“大冒险”,这一切都得益于光电学院发动全员力量支持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科创思维的培养和科创能力的提高。2020年,光电学院酝酿成立“院士创新班”,所有希望在科研和工程等方面对自己的创新、创业和卓越实践工程能力进行培养的同学都可以报名,经过专业团队的选拔和面试,最终进入班级。

为了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光电学院为“院士班”提供独立的创新训练中心,并配备科研创新和工程应用方面最优秀的教师,遵循严进严出的培养模式。课程以3个模块为支撑,包括:院士讲坛、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每一个课程模块的成绩由该模块授课团队实施过程化、非标准答案考核,使得课程受众面广,成果显著,师生反映热烈。

四年来,院士创新班100%的学生都报名参加了各类竞赛,其中98%的学生获奖,而今年又有65名同学通过面试选拔进入院士创新班,他们将在优秀导师、学长学姐的影响下,以这一平台为起点,追寻科学之光,在学术和科研上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发挥光电学子“光”和热。

王正杰(左一)与团队成员进行项目攻关

庄松林院士指导“微立方”项目成员

共振效应:创新竞赛全力“争”

开学季的晚上12:00,校园早已进入了安静梦乡,而一公寓南楼609宿舍里,四个身影还围着台灯光热烈地讨论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项目“吉光芯片”项目负责人石悦言和她的舍友们还在一遍遍“打磨”着各自的演讲稿,为冲刺国赛做准备。

尽管四位舍友分别加入了三支不同的参赛项目团队,但丝毫不影响她们之间抱团进步。在石悦言眼中,沈田田是“长老”,能帮助团队“砍掉”不必要的内容;陈雪是“百科全书”,能全面看到问题本质;佳敏是“行动派”,能迅速推动项目“落地”关键任务。在参赛的路上,四个姑娘跳脱竞赛的束缚,互相探讨每句演讲词怎么更好表达意思、每个图表如何更好展示项目信息、每个符号是否使用恰当,全力争取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此,石悦言的指导老师苗玉也深有同感。2017年,还在读研究生一年级的苗玉曾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过第三届“互联网+”大赛,获得了国家级银奖,实现了学校本赛事国奖历史突破,而如今的她带着满满的“实战”经验成为了学院的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比赛。亦师亦友的她,很快就和同学们有了共鸣:“打比赛,最重要的不是最终名次,而是看到同学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倾尽所学享受整个科创比赛的过程。”

在一次次师生共同努力拼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实现了创新、实践的优异训练,专业主修课程的成绩也大幅提高;而教师也实现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2008年开始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隋国荣老师,16年来他的学生从“80后”变成了“00后”。“每一代学生都有着各自接收知识的方式和特点,每一次指导他们,我都把自己作为‘新生’,用学生视角去体会科创过程里可能出现的难点,和同学们一起钻研的过程也会给我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像苗玉、李阳、王琦一样,在光电学院还有很多和同学们“同频共振”的指导教师,他们在肩负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实践课程教学。“董祥美、郑璐璐、温小红、刘学静、周春樵、杨赞……在光电领域里能都搜索到的优秀成果很多都出自这些老师之手,这让同学们上课时有种‘和偶像见面’的自豪感,愈发清晰地看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王正杰感言道。

石悦言(左二)与团队成员开展试验

“吉光芯片”项目成员向庄松林院士汇报项目进展

温热效应:创新氛围合力“造”

如今师生互动共促的良好创新氛围,源于光电学院领导班子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合力打造出的“温热试验田”。一方面,学院依托优质资源,鼓励相关学科带头人、专业教师、班主任担任创新导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有余力的学生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为了拓宽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学院将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引入科创教学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邀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实践导师,并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通过企业赋能,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

在“院士创新班”的辐射和影响下,光电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94篇;获得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24项;获“互联网+”国家金奖1项、银奖4项,挑战杯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等获国奖百余项……学院本科生科创成果丰硕,拔尖人才涌现,学生竞赛参与率、获奖率、就业率持续稳居学校前列。

面对累累硕果,光电学院领导班子还有新的“升级计划”,副院长高秀敏谈道:“科创大赛早已不单单是一场学生竞赛,更是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我们希望以赛促学,再开设一个‘前沿探索班’,课程内容更加紧扣科技前沿,实验环境更加开放包容,也更加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为培养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新工科卓越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专家到光电学院开展专题讲座

师生参观企业实验室



供稿:新闻中心、光电学院

文:董真、李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