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人物

【上理封面人物】倪静:以“致良知”做“高等级科研创新”

2021-03-261959编辑:摄影:

人物小传:倪静,博士,中共党员,环境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兼任教工党支部组织委员。曾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环境与建筑学院“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次获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课程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曾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及进展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IACMAG Award-Excellent Paper Award to Juniors)、美国土工合成材料学会优秀论文奖(GSI Award),作为第一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入选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杰出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青年英才“扬帆计划”。

 

“王阳明讲‘致良知’,我们一旦对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智慧、道德与灵性有所自觉,就会找到内心光明、破开生命桎梏、奠定人生格局、获得行动智慧。”探索教学艺术、潜心科研育人、向国际社会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环建学院倪静老师始终遵循着内心光明的指引,践行“知行合一、事上练”,成就“高等级科研创新”。


倪静


潜心教学探索

上课铃声刚刚响起,一位学生提问“What can reinforce plain concrete(什么能加固素混凝土)?”反应迅速的搭档用专业英语词汇脱口而出——“steel(钢筋)”……一个学生描述,一个学生猜单词,这样“你说我猜”的游戏模式经常是倪静所讲的“专业英语(土木工程)”课的前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他们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而顺利地吸引学生进入新知识的旅途。

“上课是一门艺术,课上‘故事’讲得好不好,和学生学得好不好有很大关系。”倪静始终这么认为。对于每堂课,她都会精心设计,像讲故事一样巧妙地串起课堂的“起承转合”,这种授课方式颇受学生喜爱。给要讲的知识点以对应的实际工程开个头,为“起”;由开头自然地引出知识点讲解,为“承”;与学生互动,特别是在互动中牵出易出错的点,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为“转”;最终回过头做总结,为“合”。将故事的结构和艺术融入课堂,倪静的这一教学探索在班上收获了积极反响。

“倪老师讲知识点很细致,而且通俗易懂,听她的课总是收获很多。在她课上,我们不只是听众,更是整节课的参与者,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我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课上的知识点。”倪静的学生李杉杉说道。

除了学生们纷纷“点赞”,倪静主讲的课程“结构力学(1)”还被评为“课程思政精品改革领航课程”以及“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项目”,课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成为“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倪静在工作


注重科研育人

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正是教师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倪静认为,“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和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因此,在引导学生上,最有说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

如何做好科研?怎么做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倪静经常叮嘱学生:“创新是科研的生命力,对于软土地基加固来说,创新分三个等级:方法(最高)、材料(中等)、影响因素(最低)。其中材料及影响因素创新,可能在课题构思时有一定创新性,但经过试验、理论分析及成文的过程,准备投稿时可能会发现已有类似课题发表,所以要争取最高等级的方法创新。也就是说,前期文献阅读及积累要充分,而不是着急做试验。即做对的事,而不是做简单的事。”倪静表示,尽管科研道路荆棘丛生,但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遵守学术道德而不走“捷径”,就能成为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这些话她总是挂在嘴边告诫学生,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

“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倪静认为,“身教”的影响力远远胜于“言传”。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她始终坚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即使再忙,她也会抽空陪学生看专业最新文献,让学生了解学科及交叉学科最新进展。对于学生的每一篇论文,倪静都会花很长时间逐字逐句修改,连标点符号都很较真,还会耐心地跟学生讨论为何要这样改。

“研一时,我尝试过很多次试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也曾想过放弃。我拿着试验结果一次次去找倪老师,她总是耐心地带我从试验开头到结尾详细排查疏漏,这种热爱职业、潜心科研、坚持到底的韧劲深深影响了我。”倪静的学生王子腾表示。

言传身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渐渐凝结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近期,倪静带领李杉杉在《建筑与建筑材料》(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一区发表论文,带领王子腾在《岩土工程学报》(EI检索)发表论文,她还积极帮助这两位研三学生联系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倪静做实验


紧盯国际前沿

2020年,倪静与英国华威大学联合申请的项目“数字技术支持的铁路路堤生态加固技术”,以98分(满分100分)的成绩入选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与创新框架下的“玛丽·居里学者”人才计划。该计划与英国牛顿学者、德国洪堡学者并列为欧洲三大杰出人才计划,申请竞争异常激烈,尤其在土木工程领域,全球资助率不足7%。前不久,倪静已赴英国主持开展该项目合作。


倪静分享“玛丽·居里学者”人才计划申请经验


倪静的学术成长道路刻满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印记——与华威大学导师开展长达10年的合作,多次成功申请到国际科研项目,屡次斩获国际学术奖项……谈起这些令国内许多学者望而却步的国际化成果,倪静表示,“我只是个普通人,也曾经历过青基申请多年不中的情况。但我深知,真正的‘致良知’来自‘知行合一、事上练’。”


倪静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方法及进展学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奖


关于青年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倪静表示,“上理工一直以‘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为人才培养目标,青年教师有机会可以多走出去看一看,通过合作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也能让更多海外学者听到中国学者和上理工学者的声音。”

除科研工作外,倪静一直坚守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一线并主持了多项教学项目。谈起如何平衡科研和教学工作时,她表示,科研和教学并不冲突而是相互促进的。在参与国际科研项目的同时,她会充分利用丰富的国际前沿资源增进知识学习、提高研究能力,还会将所学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快成长,在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历程中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供稿:新闻中心

文:张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