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印刷界的奥斯卡”的美国印刷班尼奖(Benny Award),一直吸引着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知名印刷企业参与,而在上理工有这样一件小小的作品就获得过这一大奖的学生组铜奖——那枚名为《团扇》的异形明信片上,印着两只正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憨态可掬的熊猫边上印有一首小诗:“竹林宝贝对绿竹,绒绒身体走百年。岁月匆匆国未圆,船亦两岸送和平”,整张明信片的特点正如右上角印刷的飘逸毛笔字所概括的:“中国风”。《团扇》的创作者、版艺学院的大四学生张雯身上,则融合了比《团扇》更为丰富的多彩元素。
创作:积极参赛的“有心人”
六周的时间能做什么?通关一个游戏,学做一桌好菜,或是完成一篇论文,答案多种多样。对于张雯来说,在老师的启发下,她用六周的时间设计制作了获得第68届美国印刷大赛班尼奖学生组铜奖的作品《团扇》。为了完成这枚精巧别致的异形明信片,她一有空就往实验室钻,学习UV印刷来让明信片上可爱的国宝更有立体感。夜深时分,舍友都已入眠,她却还在工作,张雯回忆说:“我都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进行设计和创作,下课后接着就去实验室,经常忙得错过吃饭时间,熬夜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痛并快乐着”她在大学期间体验过很多次。
除了美国印刷大赛,张雯还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项比赛,拿下了“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画大赛金奖、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公共艺术创意大赛二等奖等。她的长三角城市雕塑街具艺术大赛参赛作品《DREAM OF HONGQIAO》,最开始只是一项课堂作业,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她们小组一大早特意赶去虹桥“踩点”,一整天的观察让这位“有心人”收获满满:“虹桥作为一个大型交通枢纽,无数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到上海来的,离上海去的,我看到了很多离别和相聚的场景”。这些启发都成了最终作品里大大小小的元素:上海、动车、行李箱、光影、爱心、告别、重逢……
跨界:勇于尝试的“斜杠青年”
上海市一级计算机证,网页设计师证,CAD中级证,3DMAX中级证书,图形图像设计高级证书,化妆师高级证书,形象设计师高级证书……不知不觉间,张雯获得的证书越来越多。这些证书往往并不是专业所要求的,而是出于她的“一时兴起”,比如在H5和Python很火的时候,兴致勃勃的她通过了网页设计师证的考试,“这些不同的技能,可以让自己作品的展示方式不再纠结于技术,为美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发型,妆容,服饰,造型……兼职的时候,张雯还会化身美的打造者,在实践中找寻美的灵感。收集相关资料,歪着头思考,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和谐而特别的美,再把这样的美一点点实现:灵巧的十指,认真摆弄发饰,服装,让一切都服服帖帖;忙碌的双手,扑粉,描眉,修容,专业的手法,打造更细致的美。出身艺术专业的她,对美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还获得了化妆师证和形象设计师证,在张雯的生活里,它们可不仅是两张证书:“造型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通过这样的尝试,我更加发现,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像在给产品做造型,让它们在实用之余变得更美”。
闲暇时间里,张雯还在老师的指点下做书籍装帧,她自己设计、排版、打印的六本装《刺绣的六大流派》,巧妙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精致而不张扬,相似但不重复,像这样大大小小的作品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证书,作品背后的“小秘密”,是张雯对碎片时间的最大化利用,有效利用了每一个零零碎碎的二十分钟,就能集齐多款实用证书,解锁不一样的自己。
逆袭:青春路上的“追梦人”
两年前,来自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张雯通过了录取率极低的专升本考试,成为了3522vip浦京集团官网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这看似轻易的“逆袭”背后,正如冰心所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备考期间,她白天实习,晚上刷题,午休时间也在看书,周末两天全部用来学习,这样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共同组成了她收到的那张录取通知书。
“世界上并没有容易的事情,只能靠自己坚持下去。”张雯说。无论是学习、实习,还是比赛,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她都会拼尽全力去克服,她的字典却从来没有放弃二字。“如果你中途放弃,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不管怎么样都要坚持到最后,勇于尝试就一定会有零的突破。”
如今她就读于产品设计专业,需要学习的不单纯是平面设计,而是涉及到立体设计、商业模式等更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凭借之前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积累的丰富设计排版经验、对各类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以及对产品设计专业的浓厚兴趣,她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生活,设计制作了更多别致的作品。
这样的她,也曾有过迷茫,有过压力,但这些都成了支撑她大步向前的动力,“我相信自己值得最好的。努力过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张雯说道。
文字:白一清、莫小为、杨怡霄
封面图:刘绮韵